中医瑰宝物理疗法之刮痧作者:中智YS


 
  石器时代,人们用石片抚摩、捶击体表某一部位,有时能使疾病获得缓解,这是刮痧治病的雏形。
  春秋名医扁鹊令弟子“砺针砥石”,取外三阳五会(经穴别名),治愈虢国太子尸厥之症,当时扁鹊施用的就是砭石疗法即刮痧疗法。
  汉代则改用陶器举行刮痧治疗。
  唐宋时期运用麻线、铜器、银器等作刮痧器具刮痧治玻
  元明时期,中医古籍里已有不少刮痧疗法的记载,时人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,使邪气随降,病自松解。
  至清代,出现《痧胀玉衡》和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疗要领》等有关刮痧和痧症的专著,刮痧治病在苏杭一带广为盛行。
  发展到现代,刮痧疗法主要用砭石、水牛角和玉石为原材料制成形状各异的刮痧板,治疗病种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受暑、感冒等小毛病,而是拓展到内、外、妇、儿等十一大类400余种疾病,疗效显著。
 
  【受暑刮痧的部位】
  1.头部:百会穴(受暑是急症,用泄法)
  2.颈背部:风池、大椎、心俞
  3.胸脯:膻中
  4.上肢部:曲泽、曲池
  5.下肢部:委中、涌泉(用挑刮法,用腕力挑刮涌泉)
  《手指头刮痧歌》
  常刮拇指健大脑
  常刮食指胃得春
  常刮三拇指保心脏
  常刮无名指健肝脏
  常刮小指健双肾
 
  【刮痧禁忌】
  1.刮痧后打点滴会发烧,因为刮痧后气血运行旺盛,打点滴则有凉血功能,易导致发烧,最好打点滴后刮痧。
  2.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。
  3.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-6天,以肤质上痧退为规范。
  痧的历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,血流外溢,肤质局部形成瘀血斑的征象,这种血凝块不久即能跟着肤质的代谢功能溃散消掉。
 
  【刮痧的手法】
  泄法:速度快、力量大
  补法:速度慢,力量小
  平泄平补法:速度中等,力量中等
 
  【穴位与主治】
  哑门:后发际直上0.5寸,主治舌强不语,癫狂痫,颈项强痛。
  大椎穴:在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棘突间,主治发热、疟疾、受暑、咳嗽、哮喘、肩背痛、身体虚弱、气血不足。
  肺俞:在第三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咳嗽、气喘、肺炎、肺结核、胸膜炎、咽喉肿痛、鼻塞及背部疾玻
  心俞:在第五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肉痛、心律不齐、心动过速或者过缓、精神并痫症、掉眠。
  膈俞:在第七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呕吐、呃逆、气喘、吐血等上逆之症,贫血、瘾疹、肤质瘙痒、潮热、盗汗。
  肝俞:在第九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肋痛、黄疸、吐血、结膜炎、掉眠、近视、雀盲眼、脊背痛。
  胆俞:在第十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肝脏及胆囊疾并呕吐、腰背痛。
  脾俞: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肋痛、黄疸、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、肝脾肿大、贫血、水肿、掉眠。
  胃俞: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胃并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。
  肾俞:在第二腰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遗精、阳痿、遗尿、尿路感染、尿潴留、月经不调、耳鸣、耳聋、慢性腹泻、慢性腰背痛。
  大肠俞:在第四腰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肠道疾并急慢性腰痛、坐骨神经痛。
  小肠俞:第五腰椎棘突下,督脉旁开1.5寸,主治通肠利腑,清热利湿、腰骶痛、膝关节痛。小肚子胀痛、小便倒霉、遗精、白带。
  膀胱俞:在骶部,当骶正中嵴旁1.5寸,平第二骶后孔,主治通调膀胱,清热利湿。小便倒霉、遗尿、腰脊强痛、腿痛、泄泻、便秘。
时间:2010-9-3 分类:健康宝典

友荐云推荐

亲,你怎么看?